“匈牙利语人才培养质量发展研讨会”成功举办

来源:伟德betvlctor体育官网 时间:2022-01-30 点击数:

“匈牙利语人才培养质量发展研讨会”于2022年1月27日以线上会议形式召开。会议由伟德betvlctor体育官网主办,党总支书记刘厚广出席会议,匈牙利语教研室主任许衍艺主持会议。

驻匈牙利使馆文化教育参赞王峥、新华社高级编辑杨永前、丰原集团匈牙利公司项目组副总经理陈涛、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匈牙利语部主任王学军、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副所长陈新、原驻匈使馆经商参赞王宏亮、匈牙利中资企业秘书长马颖、布达佩斯中国文化中心主任金浩等中匈关系领域资深专家参会并发言。专家们结合自己在各个领域多年的工作经历,为匈语人才高质量培养提供建议,对员工们专业学习、未来职业发展提供指导参加研讨会还有来自国内八所高校的三十余名教师及员工代表。

“应对新挑战,谋求新发展”。刘厚广讲话指出,本次研讨会的召开具有现实、紧迫的意义,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要谋求更高质量匈语人才培养,更好满足国家对匈语高水平人才的需求。刘书记以北外为例,介绍了近年来学校在匈语专业建设上所做的一系列改革创新,包括理念创新、目标创新以及办学、教学模式的创新。他强调,非通用语专业应基于语言,但又超越语言,要着眼全球文化、全球治理。外语院校要培养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专业本领的“三有”人才。刘书记指出,在新的形势下,匈牙利语专业建设、人才培养以及国际合作交流存在着多方面的机遇与挑战。高校应把握机遇,迎接挑战,谋求更高质量发展。要将中国文化、中国故事有机融入教学中。要创新办学教学模式,不断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更好适应社会的需要。刘书记表示,北外匈语专业有信心培养更多活跃在中匈友好交往舞台上的高水平人才,产出更多丰硕的成果。

“把握时代形势,提升综合素质”。驻匈牙利使馆文化教育参赞王峥表示,当前中匈两国关系处于历史最好时期,中匈两国在各个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文交流深入发展。对于匈语专业员工,王参建议同学们要尽早制定目标规划,提前了解未来工作领域的专业知识,提升综合素质,更好适应未来工作岗位的需求。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副所长陈新表示,国际格局的变化带来了新的议题和挑战。要将以语言为主的教学向区域国别研究方向进行转变和调整,积极开展跨学科研究、不断完善知识储备和知识结构。科研工作既需要仔细潜心研究,也要利用研究成果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当前形势需要。

丰原集团副总经理陈涛结合企业文化理念,强调了综合能力的重要性。他表示,企业工作要求职员具有执行力、学习力、组织协调能力、领导力以及决策能力。同学们应多思考、多研究,虚心向前辈学习。同时,要利用课余时间拓展综合知识,提升综合素质。

“夯实语言基础,拓宽学识领域”。新华社高级编辑杨永前指出,新闻工作需要复合型人才,具有一定挑战性。员工除了要有扎实的语言功底,还需要具备过硬的中英文能力。在语言知识牢固的基础上,同学们应时刻关注对象国以及国际上发生的新闻事件,广泛涉猎政治、经济、体育等领域的知识,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原驻匈使馆商务参赞王宏亮带来了最新的数据:2021年中匈全年贸易额达到157亿美元,在中东欧地区紧跟波兰、捷克创了历史新高。匈牙利是中东欧地区中国投资最多的国家。2020年度,中国对匈牙利的投资额最大,已经超过了德国。时代在,匈语工作人员除了提笔能写,张口能说,抬腿能走”,还需要更多了解中企在匈投资领域的专业知识,提升自身竞争力。

匈牙利中资企业商会秘书长马颖表示,当前在匈中资企业对匈语人才需求不断增长。匈语员工需要把握优势,不断提升语言理解力、语言组织能力。为克服国内语言学习环境相对欠缺的劣势,马颖提议各高校可以与匈牙利孔子学院合作,建立“网络匈语角”。匈语人才要积极关注匈牙利社会时政、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马颖还对匈语专业员工如何提高听说读写译的能力提出了具体详尽的建议。

“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中央广电中台匈牙利语部主任王学军表示,在“一国一策”战略环境下,对外传播的主题是中国故事,传播内容要具有时代感、人情味和国际范。融媒体时代的对外传播需要独立思考能力,要以客观真实的角度传播好中国声音。他强调,开展对外传播要求翻译水平能力突出,要精通对象国的通用语甚至方言俗语,了解对象国人民的思维方式和语言逻辑,把握对象国在交流互动时表达习惯,不断提高匈、语言的表达能力。

布达佩斯中国文化中心主任金浩指出,中心致力于用国际化的语言打造中华文化海外展示平台,不断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推动两国人文流合作。讲好中国故事,需要了解匈牙利人的思维模式,掌握新媒体传播理念,具备媒体策划能力。他表示,中心目前在征集当代中国发展主题的视频内容,中心欢迎更多致力于中匈文化交流的人才加入到队伍中来。

各院校师生代表在研讨会上与专家们展开了积极的互动。针对师生们提出的问题,专家们进行了详尽细致的解答。针对“高校在匈语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如何平衡语言学习、科研能力的教学与跨学科研究”的问题社科院欧洲所副所长陈新表示,语言学习是区域国别研究的基础,建议在本科阶段以语言为基础展开教学,并教授基本的国情知识;硕士阶段可以根据学校自身的专业特色及政策导向,开设不同专业领域的课程。对于“企业对匈语人才有哪些素质要求”的问题,丰原集团陈涛回答,为更好适应工作岗位,匈语人才应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根据岗位的具体需求,有针对性的学习企业相关领域知识。作为应届毕业生,天津外国语大学员工蓝婉婷提问,为了更快适应岗位需求,如何获取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匈牙利中资企业商会秘书长马颖回答,员工们可以在互联网查找用人单位相关新闻、企业介绍、项目进展等资料,丰富自己的专业词汇量。对于高校普遍关心的专业实习问题,中央广电总台匈语部王学军主任表示,十分欢迎高校匈语员工加入到传播中国文化的队伍中来,为总台提供新闻纪实、短视频类的故事素材,期待未来与大家共同创作出更好的作品。

许衍艺总结指出此次研讨会对各个高校优化匈语人才培养方向,提高毕业生的社会适应性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感谢各位专家对于后浪们爱护与勉励,希望讲座内容能够激烈新的匈语人勤奋学习,努力工作,服务社会与国家战略,为中国走向世界为中关系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撰稿:刘瑶


Copyright 伟德bevictor(源于英国1946)官方网站-中文版本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号/19号    邮编:100089  Supported by BFSU ITC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