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克雷教授在国家图书馆举办拉丁语讲座

来源:伟德betvlctor体育官网 时间:2015-09-29 点击数:

2015年09月26日,伟德betvlctor体育官网拉丁语言文化中心麦克雷(Michele Ferrero)教授在国家图书馆古籍馆临琼楼2层参加文津讲坛中国传统经典的对外翻译与传播”系列讲座之六,并做了题为“拉丁语与汉学传播”的学术报告。

文津讲坛开办十多年来,已成功举办讲座七百多期,得到了读者们的广泛好评。文津讲坛每场讲座到场听众少则一百多人,多则三四百人,听众来自社会各界,文化水平不同,职业也多种多样,但对知识的渴求却不分层次。每一位老师虽研究领域不同、讲课方式不同,却同样给读者带来了知识上的享受。

本期讲坛的主题为“中国传统经典的对外翻译与传播”,旨在介绍中国传统文化通过汉籍翻译、汉学研究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情况。

麦克雷教授指出,千百年来在欧洲大陆广泛流传的有关中国的文献资料大多是由拉丁语记载,1550至1780年,这类拉丁文献的数量达到顶峰。麦教授以拉丁语典籍中“中国”一词的演变为线索,梳理了西方世界从古罗马直到18世纪间与涉及中国的重要拉丁文献。

麦克雷教授认为,在古罗马,人们将中国同丝绸联系在一起,用Seres一词代指中国或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中世纪时,人们称中国为“Tartaria”或“Cathay”。随着地理大发现与新航路的开辟,欧洲与中国有了更加紧密的联系。有关中国的拉丁文献数量在这一阶段不断增长,内容形式也更加多样,出现了拉丁语的中国区域地图、拉丁语汉语词典等。甚至中国儒家经典也开始被译成拉丁语在欧洲传播。17世纪后,通过来华传教士的进一步推动,大量涉及中国风土人情、典籍制度、汉语教学、科技文化等方面的拉丁语书籍在西方世界出版。

最后,麦克雷教授鼓励在场的听众尝试依据自身专业从不同角度思考以上拉丁语文献,为中西文化交流的蓬勃发展做出努力。听众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与麦教授进行了交流和讨论。

本次讲座涉及海外汉学、历史学、语言学等学科中的诸多问题,为中外文化交流史的研究提供了崭新的切入视角与详实的文献资料。在两小时的演讲中,麦克雷教授展示了大量拉丁语书籍与手稿的图片,其扎实的文字功底和流利的汉语表达更获得了在场师生的一致钦佩。

sinology

Copyright 伟德bevictor(源于英国1946)官方网站-中文版本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号/19号    邮编:100089  Supported by BFSU ITC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