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翻译家沈萼梅教授谈艾柯与《玫瑰的名字》讲座纪实
来源:伟德betvlctor体育官网 时间:2016-03-17 点击数:
3月14日下午,北外意大利研究中心在逸夫楼举办了“文学翻译家沈萼梅教授谈艾柯与《玫瑰的名字》”主题讲座。

沈萼梅教授长期致力于意大利语言文学教育和文学翻译工作,是我国意大利语界屈指可数的著名翻译家和教育家,曾翻译了黛莱达、皮兰德娄、邓南遮、莫拉维亚等意大利现当代著名作家的大量作品。退休后的沈教授仍然笔耕不辍,每年都会为读者和意大利语学习者带来惊喜,《玫瑰的名字》就是沈教授近年重要的翻译作品之一,出版之后取得了广泛的社会影响。这部小说的作者,意大利当在最具国际声誉的作家兼学者翁贝托•艾柯于不久前去世,这次讲座就是为了缅怀这位在全世界有亿万拥趸的大师。

[翻译家沈萼梅(第一排左三)与《玫瑰的名字》原作者翁贝托·艾柯(第一排左四)的合影]
讲座开始,沈萼梅教授拿出了一本泛黄的旧书。这本书是她35年前在威尼斯读书时买到的第一本《玫瑰的名字》,她回忆说,第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觉得艰深晦涩,只看了故事情节,并没有深入研究其中的社会背景与文化内涵。后来,她动手翻译此书的时候,更是觉得困难重重,但是在深入了解了小说的历史背景以后,便觉得这本书越读越有味道。正如沈教授所说:“为什么故事的背景要设定为黑暗的中世纪呢?想象一下女孩子在买珠宝的时候,如果把珠宝放在墨绿色丝绒的盒子里,会显得更加璀璨。同样,设定故事背景也是同样的道理。”

[沈萼梅教授与她的第一本《玫瑰的名字》]
在谈到《玫瑰的名字》这本书的书名时,沈教授说,当初有人建议她翻译成“玫瑰之名”,但她最后还是用了《玫瑰的名字》,“为什么是玫瑰而不是牡丹、月季等其他的花呢,我想可能是因为我们常常用玫瑰来象征爱情,象征一切美好的东西。但不管再怎么美好的东西,到最后不在了,也只是剩下一个名字。”
沈教授随后讲到她在翻译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的办法,在复杂的药学词汇和神学词汇面前,她秉持着一个译者一丝不苟的态度,多处辗转认真求教。遇到需要推敲的地方,她会去请教意大利人,“我们就在这么一片芳草地里,也不用做家务带孩子,大家就一起抱着小说谈文说字,那真是天堂。”就这样,沈萼梅教授用时四年多最终完成了《玫瑰的名字》的翻译。

[沈萼梅教授译版《玫瑰的名字》]
这次讲座中,沈教授也提到,在《玫瑰的名字》原作者意大利作家翁贝托·艾柯去世后,她还被邀请至上海做了关于艾柯的讲座,会场座无虚席。她很骄傲地看到,在遥远的东方,有那么多翁贝托·艾柯的粉丝,也很欣慰,意大利在中国可以不仅因为披萨和皮包被人喜爱,还可以因为文学作品而受人青睐。“有时候回头想想我自己都后怕,这二十几本书是怎么一本一本翻译完的。但当时在翻译的时候,深入到作者创设的情景和人物里,真是一种享受。而现在能因为我的译本让大家更喜欢艾柯,更喜欢意大利,我备感荣幸。”

[师生们认真聆听沈萼梅教授的讲座]
在沈教授讲完自己对翁贝托·艾柯文学作品的翻译和理解后,大家纷纷踊跃地进行了提问。在谈到文学翻译的价值时,沈教授的一句话不经意间感动了场内的听众:“我自己过得再久,也就只是过我的一生,通过文学,我们了解到不同的人,就像是过了不同的人生。这可能就是文学翻译的价值所在。”

[员工代表为沈萼梅教授献礼表示敬意]
在讲座的最后,意大利研究中心向沈教授献上一束鲜花和一幅对联:“滋雨露心怀至爱”,“赠玫瑰手留余香”。如果说艾柯的存在为世人创造了一片词语与符号的神秘森林的话,那么沈萼梅教授就是引领中国读者在这片密林中欣赏最亮丽风景的向导。
(图片来自:吴彦辰)
伟德betvlctor体育官网
2016年3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