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回顾 | 李怡楠:《波兰文学在中国的译介与传播》

来源:伟德betvlctor体育官网 时间:2017-05-05 点击数:

在回顾这期讲座之前,小欧先向大家致歉,由于之前一直在出差,回来后过了一个五一小长假,各种倦怠、懒癌和拖延症齐发,以至于稿子发得晚了一点,很多当天没能去现场听李怡楠老师讲座的人都在追问,希望快些看到讲座的回顾版。在此向各位关心“欧洲下午茶”的朋友表示歉意。虽然拖了一周,但是这场讲座的内容还是很值得回味的。

李怡楠老师的讲座题目是《波兰文学在中国的译介与传播》。它分为三个部分:波兰文学译介在中国的发展历程波兰文学译作在中国的传播规律文学交流在中波关系发展中的作用

讲座一开始,李怡楠老师首先用欧洲的康斯坦茨学派与中国刘勰的《文心雕龙》进行了对比,找到了中国与波兰的一个共同点——文学接受理论的出现。由此展开了对波兰文学译介在中国的发展历程的介绍。

这个发展历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二十世纪初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以鲁迅为代表的中国知识分子对波兰文学进行了介绍和翻译,其中的“开山之作”是显克维奇的《灯台卒》(1905年,吴梼译),此后普鲁斯、热罗姆斯基、戈穆里茨基、科诺普尼茨卡等一系列波兰作家被介绍和翻译到中国。这一时期的波兰文学常常被打上“弱小民族”文学、“被损害民族”文学的标签。早期汉译波兰文学的特点是:意识形态有重要影响、译本以短篇小说为主、均从第三种语言转译为中文

001

007

003

002

第二阶段为新中国成立后至文化大革命结束,延续的是“鲁迅模式”。这一时期被引入中国的波兰作家主要有显克维奇、莱蒙特、奥若什科娃(小说),密茨凯维奇(诗歌)和克鲁奇科夫斯基(戏剧)。

第三阶段是从1978年至今,汉译波兰文学开启了新篇章。这是一个继承与繁荣的时代,出现了大量优秀的直译作品,比如易丽君、张振辉等翻译的《火与剑》、《洪流》、《十字军骑士》、《塔杜施先生》,林洪亮等翻译的《第三个女人》、张振辉、杨德友翻译的《福地》、易丽君选译的《波兰20世纪诗选》、《名望与光荣》等。最近五年,更是出版了大量波兰文学作品,比如《带马嚼子的静物画》、《无止境——扎加耶夫斯基诗选》、《海上迷宫》、《第二空间》、《捍卫热情》、《石头世界》、《路边狗》、《索拉里斯星》等等。可以看到,波兰文学汉译的繁荣,离不开中国波兰语教学事业,尤其是北外波兰语教学事业的蓬勃发展。

005

006

008

纵观这一个多世纪,共有70余位波兰作家共300多篇(部)作品被翻译成了中文。在讲座的第二部分,李怡楠老师从传播平台、传播手段这两个方面,对波兰文学译作在中国的传播规律做了分析解读。

讲座的第三部分讲的是文学交流在中波关系发展中的作用。波兰文学译本在中国读者心中构建起了波兰的民族形象——尽管在近代遭受外国侵略者的铁蹄蹂躏,但波兰人民有着不屈不挠反抗侵略者的民族精神。中波两国相似的历史命运使得波兰文学对中国社会产生了特别影响。

009

010

011

好了,这次讲座的主要内容介绍完了,以上文字根据李怡楠老师的PPT课件整理完成。作为长期研究波兰文学在中国译介与传播问题的李怡楠老师,自然也是波兰文学在中国的传播者之一,不知不觉中,她和波兰语教研室的各位同事,已经成为新时代滚滚洪流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为推动历史的发展付出了自己的心血和努力。

《波兰文学在中国的译介与传播》是“欧洲下午茶”2017春季版的第3场讲座。我们的下一场讲座将于5月24日举行,由丹麦语教研室主任王宇辰老师带来《欧盟中的丹麦》。讲座信息请继续关注“北外伟德betvlctor体育官网”微信公众号。

供稿:欧棵

Copyright 伟德bevictor(源于英国1946)官方网站-中文版本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号/19号    邮编:100089  Supported by BFSU ITC

手机版